郑州轻金属研究院
郑州轻金属研究院(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,简称中铝研究院、轻研)始建于1965年,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,是中国轻金属专业领域唯一的大型科研机构,是我国铝镁工业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和新装备的重大、关键和前瞻技术的研发基地,基础研究及原创性技术成果的孵化与转化基地。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(CQC)质量、健康安全、环境三大体系认证。国家轻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挂靠在该院,主要负责我国铝镁及其合金12类77种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、产品质量评价仲裁等工作,是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在中国的技术归口单位之一。
研究院始终面向铝工业的发展和战略性领域,以高度负责的态度,致力于自主创新,为实现资源、环境、经济、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拥有一批活跃在铝镁工业重大关键和前沿技术领域,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和团队。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铝试验基地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大型铝电解工业试验基地、世界上唯一的铝土矿综合利用试验基地,拥有国家铝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中国铝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形成了从铝土矿资源综合利用、氧化铝、铝冶炼到铝镁合金完整的研发系统,建立了基础研究、技术开发、扩大试验、工业试验、工程化、产业化完整的铝工业研发体系。建院以来共完成包括国家“863”、“973”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927项,取得287项科研成果,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4项,申报专利337项。成功研发的“280KA大型电解槽”、“拜耳法强化溶出”、“选矿拜耳法”、“砂状氧化铝”、“可湿润阴极”、“铝土矿反浮选”、“铝电解综合节能”、“废槽衬无害化处理”等一批意义重大,影响深远的自主创新技术与成果,为铝工业持续、健康、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。与此同时,致力于前沿领域战略高技术的研发,以自主创新引领铝工业的发展。研究院以研发的做强,带动产业的做优,实现研发与产业双赢互动,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4.6亿元,经济实力位居全国有色科研院所前列。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防、军工、航天、航空和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2006年9月13日,中国科协名誉主席,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视察郑州研究院,对研究院为我国铝工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产、学、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研究院以自主创新的成果为铝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做贡献,为中国铝业公司实施向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战略转型,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,创建一流企业、打造百年老店、构建和谐中铝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,正在向成为创新型、开放式、综合性铝工业一流研发基地、做铝工业技术领导者的目标迈进。
1965年8月6日郑州轻金属研究院的前身“郑州轻金属研究所”在郑州市成立(地址在今天郑州市金水区大石桥附近)。
1966年4月,郑州轻金属研究所(郑州轻金属研究院前身)由郑州市迁到上街区503厂西的原中国有色第七冶金建设公司所在地(今天的郑州轻金属研究院氧化铝试验厂),该所主要承担中国铝工业发展长远性科研课题。
1974年12月,郑州轻金属研究所在上街区济源路东段征地31.9亩建所;
1975年,郑州轻金属研究所从厂西搬到济源路东段新址。
1988年10月经国家科委批准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铝冶炼技术开发中心合并,更名为“郑州轻金属研究院”。
1992年并入中国长城铝业公司。
1999年进入中国铝业集团公司。
2001年3月进入中国铝业公司,12月主体随中国铝业上市,定名为“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”,存续部分沿用原名称“郑州轻金属研究院”。
发展愿景:成为创新型、开放式、综合性铝工业一流研发基地,做铝工业技术领导者。
研发理念:面向铝工业的发展和战略性领域,以高度负责的态度,致力于自主创新,为实现资源、环境、经济、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
企业精神:励精图治,创新求强。
发展目标:成为创新型、开放式、综合性铝工业一流研发基地,做铝工业技术领导。
发展理念:以人为本,注重专利,加速转化,科技兴铝,造福员工。发展方针:原始创新,集成技术,做强研发,做优产业。
发展方向:主攻氧化铝、电解炭素重大工艺技术,兼顾新材料、新品种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,涉足公司非铝行业的技术开发。发展举措:靠人才带动发展,靠机制加快发展,靠改革推动发展,靠文化促进发展,靠专利保护发展,靠创新持续发展。管理理念:严、细、实、新、恒、齐;科学规范,持续改进。
管理思想:营销管理是龙头,生产运行是基础,财务管理是核心。投资管理是重点,科技进步是动力。核心理念:发展至上,追求卓越。
经营理念:诚信为本,回报至上。
安全理念:让安全成为习惯,让习惯更加安全。
企业员工道德规范:爱院,守纪,文明,诚信,自强,敬业。
企业价值观:追求卓越,无私奉献。
员工行为规范:
领导干部:求真务实,创新进取,贯彻落实,艰苦奋斗,清正廉洁。
研发员工:虚心好学,刻苦钻研,热情协作,自强不息,永不满足。
产业员工:精心操作,确保安全,团结协作,爱岗敬业,积极向上。
企业人文环境:
对上级:服从领导,言行一致;
对同事:互相尊重,团结协作;
对下级:关心爱护,培养激励;
对外部:互惠互利,平等相处。
院长,刘伟工学博士,教授级高工,有色金属冶金专家。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院长,郑州轻金属研究院院长。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,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国家级咨询专家,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专家。刘伟院长长期从事氧化铝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管理工作,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、国家“九五”、“十一五”重点科技攻关项目、“863”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,以及多项行业重点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,获授权专利18项,先后获科技成果30余项,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3项,其中一等奖4项,二等奖8项。主要参与完成的“30万吨选矿拜耳法新技术产业化”项目获“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”、“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”;《选精矿“双流法”溶出新工艺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应用》、《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高压溶出后加矿增浓溶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》等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。
刘伟院长作为我国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知名专家,先后组织研究开发的化学品系列新产品,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,其中“SH-M75干白氢氧化铝”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,“超细氢氧化铝技术产业化项目”被国家列为2006年度火炬计划项目,“超细、高白氢氧化铝产品”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。先后获“河南省焦作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”、“河南省知识产权系统先进工作者”、“河南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”、“中国铝业公司科技标兵”等荣誉称号,是“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”、“第六批河南省优秀专家”、“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”、“郑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”。
党委书记兼副院长,陈建华工学硕士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河南省金属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、河南省有色行业协会理事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河南省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。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分析化学专业,同年分配至郑州轻金属研究所工作;1989年东北工学院应用化学硕士毕业;1991年任郑州轻金属研究院材料研究部副主任;1994年任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研究设计院新材料部主任;1998年任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研究设计院副院长;2002年任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副院长;2005年任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;2008年任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。长期从事轻金属冶金方面的科研开发和组织管理工作,在金属表面处理及合金材料的研制开发方面有较深造诣,是行业内著名专家。组织和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,共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1项、四等奖1项;2008年获郑州市劳动模范称号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